以精神之光照亮發展之路
上世紀二十年代,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安源點燃了革命的火種,自此,安源精神從煤海深處向神州大地播撒。新余礦業公司這個從煤礦走出、向新能源產業邁進的企業,體內天然流淌著安源精神的血脈。如果把新余礦業公司十六年風雨兼程的發展歷程比作一艘在深海中行進的航船,那安源精神就猶如高高聳立的燈塔,照亮了企業前行的方向。
以安源精神為引領 開拓創新啟程黑色能源之路。 生于艱難興于搏。新余礦業公司從成立之初就秉承了安源精神的精髓,在風起云涌的發展征途中浩然前行。
2007年10月,新余礦業公司成立。成立之初,其所屬六個煤礦全線虧損,資源占有量少、社會負擔重、產能規模小以及小而全、大而散的傳統經營模式,和整個煤炭行業迅猛發展態勢的落差,構成了復雜而真實的發展交響。
命運攸關之際,新礦人以安源精神為引領,改革改制,開拓創新,于困境中開啟了一場破冰之旅:
——從“一局五礦”的整合重組到八景煤礦等四礦破產改制,構建發展新體制;
——從成立之初多元化文化的激烈碰撞到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培育“包容、拼搏、創新、超越”的企業文化;
——從大力實施科技、管理、工藝創新,到改革落后采煤方法、推廣先進工藝技術、改造生產系統、狠抓質量標準化建設,夯實企業安全發展基礎;
——從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域外煤礦真金白銀盈利而歸,企業可持續發展得到資源保障。
數字是最好的證明,2007—2012年,新余礦業公司原煤產量由158萬噸提升至240萬噸,銷售收入由3.9億元提升至14億元,經濟效益由-4300萬元提升至6600萬元……這些原本枯燥的數字,在穿越新余礦業發展的歷史中,卻顯得那樣鮮活生動和鼓舞人心。
以安源精神為旗幟 義無反顧篤行改革發展之路。在不斷前進的堅定步伐中,新余礦業公司將安源精神作為一種信念,在改革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突破藩籬。
2013年,煤炭市場急轉直下,下行的價格曲線像被施了魔咒般一落千丈。剛剛脫貧的“丐幫”企業,再次陷入了生存危機,是等待觀望還是主動作為?新余礦業公司再次面臨生存還是毀滅的選擇。
“停留在原地就是倒退,不思進取就會被淘汰,外部形勢無法左右,只有改革轉型提升自己!”新余礦業公司發出了“改革轉型”動員令,于深化改革中尋找出路,在轉型升級中謀求發展:從嚴抓執紀監督到嚴格干部作風,從安全專項整治到質量標準化建設……新礦人沉著應對;從培育非煤經濟增長點到盤活存量資產,從優化生產布局到深化內部改革……新礦人攻堅克難;從黑色到綠色,從井下到地面,從光伏發電綜合化到發展風力發電項目……新礦人勇創新局。
尚在改革趕考路上奮筆疾書的新礦人,未來得及歇一口氣,2016年7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開大幕,22對礦井要陸續關閉,5000余名職工要安置分流。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平衡木”之間,再次考驗新礦人的改革技巧和水平。新余礦業公司黨員干部迎難而上,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理清千頭萬緒……陸續艱難關閉礦井22對,化解過剩產能174萬噸,妥善安置職工5088人,得到國家去產能督導組的高度肯定。
以安源精神為力量 敢為人先開拓綠色轉型之路。“自力更生、敢為人先”是安源精神永葆生命力的法寶,新余礦業公司賡續這種精神,開啟了綠色轉型的艱苦征程。去產能后,面對產業空心化,新余礦業公司以“跳出新礦看新礦”的戰略眼光,發現了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把礦區土地要素優勢、存量資產優勢、創業精神優勢與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緊緊聯系在一起,開啟轉型歷程。攻堅融資、土地糾紛、建筑拆遷等一系列困難,新余礦業搶時間,爭速度,從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一年半內建成4個光伏電站,截至2023年10月底共發電4.23億千瓦時,實現利潤1.76億元。利用高安陶瓷工業城用電量大的特點,新余礦業2020年底在高安市陶瓷產業基地,投資建設當時全國單體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屋頂BIPV項目——高安羅斯福陶瓷40MWp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并于2020年12月列入高安市重大項目,項目現已全部建成并實現并網發電。景興風力發電項目克服征地難、現場施工條件惡劣、大部件運輸困難等重重不利因素,歷經5個月,于2021年12月全面建成并實現并網發電……從2016年首戰告捷建成第一個光伏電站,到2021年首次布局建成江投集團第一個風力發電站,再到2022年首度進軍域外貴州建成威寧光伏電站, 截至目前,新余礦業公司已建成光伏電站16座、風力電站1座,裝機容量279兆瓦,新能源儲備1000余兆瓦,產業布局形成了以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為支撐,以新型材料、土地開發為依托,新能源產業、土地盤活全面發展的藍圖。
緊緊抓住“盤活資產”這個綱,舉一綱而萬目張。2019年8月,利用去產能礦區土地,新余礦業公司10個月建成新型墻體材料公司,當年建成,當年投產。開發位于高安市區的紅梅土地,2020年10月建成“紅梅一品花苑”。加大土地確權力度,完成礦區221宗土地共8960畝的土地確權,為企業轉型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土地資源。
以安源精神為航標 團結奮斗堅持黨建引領之路。“從創先爭優到黨的群眾路線,從“三嚴三實”到“兩學一做”,從“八項規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黨史學習教育”到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十六年來,一系列重大主題活動深入開展,讓新余礦業公司黨員干部的精神支柱更加挺立。無論是項目建設工地還是生產一線,無論是抗洪主戰場還是防疫前沿,沖鋒在前、逆勢而上的總是胸前佩戴黨徽的新礦黨員。2019年天河煤礦“6·7”洪災,新礦黨員挺立中流,把黨旗插在抗災第一線,轉移受災群眾560余人,并積極組織災后重建。新冠疫情防控前沿,新礦黨員引領在前、沖鋒在前、戰斗在前,9個臨時基層黨支部始終戰斗在抗疫一線,從黨員回歸社區到復工復產,新礦黨員用行動樹立“百折不撓、愈難愈進”的精神坐標。十六年來,7000余套拔地而起的住宅小區,“我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專項幫扶資金,傳遞出新余礦業的濃濃溫情,讓“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惠及職工”的民生底色深深烙印上“新礦標記”。
十六年砥礪奮進,新礦人將百年安源精神深深融入血脈。行進在高質量發展路上的新余礦業公司,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繼續以安源精神為引領,向著“構建光伏發電規模達到1000兆瓦,土地開發2000畝,打造現代化新能源產業新平臺”之路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