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
自開展主題教育以來,集團各所屬企業聚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亮點紛呈、成果豐厚,涌現出一批特色經驗和做法,以高的站位、嚴的作風、實的態度扎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集團公眾號特別策劃“調研成果展示”專欄,今天推出第五篇——新余礦業公司:《新能源項目投資與收益分析研究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新余礦業是由傳統煤炭國企轉型脫胎而來的新生新能源企業,現已構建了以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為核心產業的新能源板塊。但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中,投資管理的短板、運行管理的弱點也相繼顯現,成為制約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障礙性因素,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成為我們必須一以貫之的重要任務。
新余礦業公司第一課題調研組

自2016年以來,新余礦業積極推進產業轉型戰略,初步開辟了一條新能源產業發展路徑。然而,在新能源發展建設中,如何形成高質量的項目調研、高質量的安全運維、高質量的項目投資開發,關系到公司高質量發展格局的形成。所以,旨在通過調研,對當前公司新能源產業項目投資與收益進行深入剖析,進一步總結經驗、分析不足、查找原因,提出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辦法,提升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深入到光伏基地現場實地調研了解,采取個別談話交流、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方式。
在營項目基本情況:2016年以來,公司先后建成光伏電站9個,總裝機容量128兆瓦,風力發電1個,裝機容量9.6兆瓦,總投資約8.29億元。在建項目基本情況:在建項目170兆瓦,總投資5.83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新余礦業公司積極樹牢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貫徹落實新能源發展戰略,推動碳達峰行動。
1.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融入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適應“雙碳”要求,已投產及即將投產的新能源場站每年節約標準煤約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28萬噸。4.安置富余人員。妥善安置人員120余人,形成高效精簡的管理組織架構、用工機制。5.推動轉型發展。重塑新能源核心產業,提升經濟運行質量,截至2022年末,資產負債率51.45%,較2018年下降10%。新增固定資產新能源主業投資達2.6億元,開辟了轉型發展路徑,夯實了轉型發展支撐。
1.投資成本高。以新余江能光伏為例,總投資約39500萬元,平均每瓦時投資額達6.98元。
原因分析:光伏組件作為光伏電站的主要設備,其價格直接決定項目投資成本,江能光伏四個項目建設時光伏組件市場行情處于高位,造成投資初始成本偏高,制約了投資收益率。2.補貼資金回籠滯后。補貼資金滯后,影響企業經營現金流,制約項目投資收益水平。3.投資收益率低。屋面分布式光伏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方式,在企業減產、負荷減少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投資收益率低;集中式光伏項目只有采用全額上網方式,有的光伏項目其投資收益率不高,導致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原因分析:一是規模小影響投資收益率。二是工廠用電負荷制約影響投資收益率,用電企業的生產用電波動幅度,成為影響發電效益的“晴雨表”。4.分布式光伏潛在風險大。屋面光伏受高空高溫、房屋權屬、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等影響因素較多,潛在風險較大。原因分析:一是安全風險大。項目施工基本上高空作業,給項目施工建設及后續的運維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壓力;二是投資風險大,大多數項目為私人業主。5.項目建設周期長。項目建設進程緩慢,建設周期長,嚴重影響投資收益。原因分析:一是EPC總包單位履職不力。二是協調乏力,如遇到土地糾紛、工程施工問題,多方協調無果。三是關系復雜,嚴重影響工作開展。6.運行維護難度大。有的設備已屬于淘汰產品,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加大了運行維護難度。原因分析:早期建設的項目在建設之初受設備使用政策影響,采購的相應設備存在局限性;建成或在建的屋面光伏項目,安全運維難度增大。突出“四大”原則:堅持收益優先原則;堅持自有土地優先原則;堅持合規合法原則;堅持科技優先原則。新余礦業不僅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的新能源產業,還要著力打造安全充裕、經濟高效的新能源產業。
(1)著力化解投資風險。重點把握調研行為和投資行為。在調研上,一是對合作項目,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項目,重點做好對第三方的風險評估,全面開展盡職調查工作。二是對影響光伏電站收益的兩大指標,內部收益率及用電銷納進行測算和評估,提高投資決策水平。三是對于并購項目,著重對資產抵押、債權債務進行風險排查,降低或控制風險。四是建議江投集團對投資收益率進行調整。在投資行為上,優化電站選址,并加強對電站資產非技術成本的研究與策劃。(2)著力化解用電市場風險。利用綠證、綠電交易相關政策,提高電站收益,降低市場風險。(3)著力化解環境風險。根據氣候條件,分析風險及劃分風險區域,合理規避或者轉移風險,如采用購買財產保險等。(1)構建控制投資成本的管控模型。提升“五個度”:一是提高主要設備采購議價把控度。加強對光伏主要設備采購的把控力,將光伏組件采購改為企業統購模式,提高議價能力,降低成本。二是提升設計方案的科學度。科學選擇主要設備、發電系統配置、陣列布局方式、集電線路設計。三是提升系統配置設計的合理度。優化輸電線路,線路投資一般占投資比約2%-3%,輸電線路的優化,其成本控制占比1.5%以內,可降低成本1.5%。四是提升投資取向操作的可行度。有效降低土地成本和單位投資成本。五是提升投資結構的優化度。擴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釋放資金壓力。(2)建立合適的財務管理模型。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制定詳細的財務管理方案,及資金計劃,規避財務風險,降低資金占用成本。(3)完善項目進度的考核模型。完善項目建設前期開工報建、工程作業、關系協調等全流程管理體系,強化工程進程結算機制。(1)加強現場運行管理,提高發電效率。加強核心設備的重點運行保障。加強對關鍵設備的質量、衰減情況、運維檢修情況等重點評估。加強運行關鍵指標的保障。對影響光伏電站收益光伏發電效率及度電成本兩大指標進行測算和評估,強化技術服務,優化組織管理,著力降低風險。加強后臺監控工作、運行記錄的保障。大力推進生產數字化和管理數字化,提高技術保障。加強場區巡視檢查的保障。每天對重要設備進行巡查。加強消缺保障。及時對設備進行消缺,確保電站電能保質保量。加強送出線路的巡視檢查維護保障。加大人工檢或設備檢(無人機)力度,及時解決問題。(2)推進集中監控平臺建設,提升運維效率。引入數據化管理,構建統一監測、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平臺。(3)打造新能源運維中心,提升專業人員的覆蓋率。打造新能源運維中心,提高運營和維保能力。加強企校戰略合作,內培外引,夯實人才支撐。(4)控制投資融資成本,提升投資的回報率。抓好“兩個下降”:一是降低利息費用成本。二是降低融資成本。(5)加強政策協調爭取,提升補貼資金回籠率。加強協調溝通,做好基礎工作,爭取國補政策盡快落實到位。新余礦業公司七年來的轉型發展探索實踐,“風光”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新余礦業將堅持走綠色發展、高效發展的能源體系建設方向,積極響應國家“30.60”雙碳目標,積極融入江投集團“大能源 大環保 大數字”發展戰略,向著“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新能源產業新平臺”目標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