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礦在悠長的歷史中創造了瑰麗的礦山文化。走近天礦,你無不為其留存光大的灶臺文化、圍堰捕煤文化及茶文化所感染,這三大特色文化凝聚了天礦人的智慧,印證了天河煤礦濃濃的人間親情。
在天河礦區,一片片的家屬房室外都建造了數個古老而寬敞的公共柴火灶臺間,像經歷歲月侵蝕的老者訴說著天礦飽滿風霜的發展史。悠長的礦史造就了許多家庭數代在天礦生生不息,結下了深厚而真摯的血脈親情、姻緣情、朋友情等,無論誰家遇到結婚、生子、升學等人生大事,鄰里鄉親、朋友同事等都會自發聚集慶賀竭力幫忙,以灶臺為基輻射四周在室外圍坐一堂敘說情長,其樂融融。雖然現在市場上擁有現代化的灶臺,但天礦人還是喜歡這炊煙裊繞的柴火灶,因為這灶臺凝注著天礦人的牽絆,能讓天礦人的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纏綿。
天河煤礦屬急傾斜煤層構造,井下受雨水侵蝕非常嚴重,拉到地面的水煤在地面道床及工業廣場四溢。勤勞的天礦婦女用干爽的散煤在各井口空曠帶圍成一個大大的“池塘”,將用桶子舀出的水煤轉運到“池塘”里,待其風干水份后便可歸堆也就成了精煤,這便是天礦“圍堰捕煤”的佳作。這是天礦人智慧的結晶,“圍堰捕煤”為天礦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保護了礦區的環境。
每當天黑之后,在天礦的許多家屬區內都可看到一團團人圍坐一起品茶聊天,這便是天礦職工家屬一直保留著的樸素傳統的飲茶休閑文化。天礦以平房居多,其少有的樓房也不像城里人那樣廚房、衛生間一室齊俱,各家的廚房都是另立一處連在一起的平房,這給天礦人相互溝通提供方便。人們在一天勞作之后,吃罷晚飯便裝上幾個小碟,圍著小方桌細品茶壺貢品,它雖沒有北京的大茶館那樣別致清雅,但卻絲毫不影響人們在這里談笑風生、休閑娛樂、聞訊議事。
天礦人用勤勞、樸實、真誠織就了和諧的礦區人間真情,讓祥和瑞氣充盈天礦的每一個角落,展現了天礦凝心聚力一切向前看的形象魅力。